肿瘤防治宣传周|声音嘶哑或痰中带血,小心被“喉癌”盯上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96%~98%为鳞状细胞癌。发病人群以4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为主、略有年轻化趋势。喉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作用相关,包括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咽喉反流、放射线、蔬菜水果摄入少、微量元素不足和性激素代谢紊乱等。根据肿瘤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声门上型、声门型和声门下型,其中声门型最多见、占60%。目前,手术仍为喉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放疗、化疗及新型靶向治疗的地位逐步上升,大部分采用综合治疗,在彻底清除癌肿的同时尽力保留功能、控制复发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雷文斌教授
喉癌的临床表现
1.早期:声门型喉癌早期即有声音改变(声嘶),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早期症状不明显。
2.疾病发展:声门上型分化差、发展快,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声门型声嘶渐重,常有呼吸困难。
3.晚期:随着肿瘤侵犯与扩散,各型均会出现声嘶、咳嗽、异物感、痰中带血、咯血、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喉痛和放射性耳痛等症状。
喉癌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1.内镜检查:原发癌肿位置隐蔽,纤维喉镜仔细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临床上常用电子纤维喉镜及动态频闪喉镜观察病变部位黏膜改变和声带活动度等,内镜检查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更是大大提高了喉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2.影像学检查:临床上常将CT与MRI两者互补以最有效地指导喉癌分期和诊疗。PET-CT对确定和查找转移性病灶价值较高,推荐晚期喉癌患者常规检查。
3.病理检查:对可疑病变,应在各类喉镜下取活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明确性质。
4.分子生物学检测:近几十年来对喉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差异基因和关键基因的筛选有望为喉癌诊断和预后评估开辟新通路,成为提高喉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5.多学科会诊: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是指疾症涉及科室通过会议的方式一起讨论,包括疾病诊断、肿瘤分期、治疗手段、修复重建、风险和预后评估以及术后随访等,其目的是为了患者生存获益最大化。欧美大多数医院和医疗中心已将MDT纳入肿瘤诊疗规范化流程,任何类型和任何分期的头颈肿瘤均被推荐。我国MDT起步较晚、标准欠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自2017年创建咽喉头颈MDT以来,坚持每周1次在固定的时间地点召集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口腔颌面外科和整形外科等多学科专家,为疑难复杂喉癌病例制定逐级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治疗方案,反响热烈。
喉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1.激光治疗:喉显微激光手术已成为治疗早期喉癌最重要的方式。雷文斌教授团队通过连续病理切片研究肿瘤侵犯特点,结合薄层CT和增强MRI等判断肿瘤侵犯范围,提高了前连合受累喉癌微创激光手术的成功率。此外,团队利用经口CO2激光治疗喉癌、下咽癌原位复发或局限复发疗效满意。
2.开放性手术:开放性手术依然是喉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往往综合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范围、病理类型和患者全身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早期喉癌治疗的器官功能保留技术已基本成熟,重点和难点集中在中晚期喉癌治疗的术式选择,力求在根治病灶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3.颈淋巴结清扫:颈淋巴结转移是喉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临床颈淋巴结阳性者清扫指征明确、阴性者视情况行选择性清扫。
4.挽救性治疗:最新统计喉癌复发率为30~66%,挽救性治疗是复发性喉癌的最后一道防线。考虑到肿瘤生物学特性和侵犯范围较广,晚期喉癌复发者仍然倾向于喉全切除;已行喉全切除、无法切除或无手术意愿者,推荐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5.综合治疗:伴随肿瘤认知的持续深入,以治疗为中心的观点逐渐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喉全切除越来越慎重。非手术综合治疗成为晚期喉癌治疗的新模式,包括放射治疗、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靶向治疗和慢病管理等。
科学抗癌,预防先行
超过一个月的声音嘶哑或痰中带血,应及时就诊排除喉癌,切勿掉以轻心。
吸烟与饮酒在致癌方面有协同效应,也就是说既抽烟又喝酒的人罹患喉癌的几率更高,所以一定要戒烟戒酒。喉癌发生和空气污染有关,可尽量避免厨房油烟和吸入灰尘。喉癌还和HPV感染、胃食道反流有关,应注意提高身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反流性咽喉炎。另外,必须高度重视喉癌前期病变,如声带白斑、慢性肥厚性喉炎、成人喉乳头状瘤等;若有上述疾病,一定要尽快诊治、长期随访,一旦发现变化及时处理。
专家介绍

雷文斌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耳鼻咽喉临床工作近30年,现任本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咽喉专科主任。擅长咽喉头颈肿瘤的显微激光微创手术,开放性手术切除、功能重建与修复以及联合抗癌新药的综合治疗。先后主持国家及省市级重大课题研究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近40篇。
出诊时间:周一 16:00-17:00;周四 8:00-12:00
(来源:耳鼻咽喉科)